與時間賽跑 新老基建“搶工期”正酣
近兩個月,很多地方重點項目集中開工“搶工期”,基建投資持續發力。財政部數據顯示,截至6月16日,今年以來全國累計發行新增專項債券2.55萬億元,較2021年同期增加1.68萬億元,發行進度明顯加快。
專家認為,近期中央和地方穩經濟政策密集出臺,推動新老基建項目齊發力,發揮乘數效應帶動產業鏈發展,助力穩投資、穩就業。
▌ 工地上“搶工期”
6月20日上午10時,浙江天臺抽水蓄能電站主廠房進行擴挖作業,山體內20多名工人正在用手風鉆打鉆爆孔,各種機械設備轟鳴。“目前基本是24小時連續施工?!比龒{建工集團天臺抽水蓄能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兼工程部主任鞏朝介紹。
作為浙江省“十四五”規劃的重大建設項目和三峽集團所屬三峽建工“十四五”期間首個核準的抽水蓄能電站,天臺抽水蓄能電站于2021年12月核準后,立即啟動主體工程施工。2022年4月,電站所在地天臺縣突發疫情,水泥、鋼筋、柴油、火工品等物資運輸受到影響。
“要把損失的工期盡快趕回來!”三峽建工集團天臺抽水蓄能有限公司技術部主任王坤日前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公司及時啟動應急預案,把有限的物資供應到關鍵的施工部位上,積極協調地方政府開辟綠色通道保障工程物資運輸?!肮こ碳夹g人員一邊研究論證加快電站建設的技術方案,一邊遠程協調四川、貴州、福建等地數百名施工人員隨時做好準備,在疫情影響解除后立即趕到施工現場,務求將疫情影響降到最低?!彼f。
中國證券報記者日前在現場看到,隨著疫情緩解,目前天臺抽水蓄能電站施工現場近700名建設者在地下廠房、進廠交通洞、砂石系統、進場公路等9個工作面同步開展工作,向2025年12月首臺機組投產發電的目標穩步邁進。
與此同時,遠在1000公里之外的長沙,各大重點項目也在加緊推進。以交通運輸項目為例,2022年,長沙市共鋪排鐵路、航空、高速公路、國省干線、城市道路、水運、軌道交通、物流項目、客貨運樞紐等重大交通項目309個(含中央、省在長沙重點項目)。
“五一”假期,相關項目也未停工。其中,“五一”假期期間長沙機場改擴建工程綜合交通樞紐工程項目工地有1800余名工人加班加點趕工,旨在保障重點工程項目建設平穩有序推進?!?strong>1至5月,長沙市交通項目共完成投資288億元,為年度預估投資585億元的49.2%,基本實現投資過半的目標。”長沙市交通運輸局相關負責人透露。
國務院近日印發的《扎實穩住經濟的一攬子政策措施》對全面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出明確要求,包括加快推進一批論證成熟的水利工程項目、加快推動交通基礎設施投資、因地制宜繼續推進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穩定和擴大民間投資等。
近期,各地陸續出臺了穩經濟的政策舉措,力保二季度經濟實現企穩回升。據中國證券報記者不完全統計,至少有18個省份已明確提出將強化基礎設施建設投資作為拉動經濟的關鍵,強調要加大重大項目的投資力度。
▌ 新基建火熱
在傳統基建加速趕工期的同時,新基建投資建設也吹響了沖鋒的號角?!敖衲晏焯煸诩影?,每天都是這個點兒回家。現在我手里就有6個儲能的項目要做,湖南、湖北、河南各兩個?!蓖砩?時30分,在華中一家勘測設計研究院工作的肖葉才加完班回家。
肖葉表示,在國家政策大力支持下,明顯能感受到新基建投資的火熱。“據我了解,今年我們新基建相關的項目數量增長很快。前年,我們公司接的新基建項目不到10個,去年有20個左右,今年目前就有80個左右的項目。不過,我們是前端做設計的,主要出具預可行性研究和可行性研究報告,項目是否能落地還得看后期申報情況?!?/p>
新基建項目前端預備階段正如火如荼地推進,后期的落地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在位于青海省海東市河湟新區的中國電信(國家)數字青海綠色大數據中心建設現場,數百名工人正在加緊趕工。
“為縮小疫情和冬歇期對整體工期的影響,我們正在全力以赴,努力把延遲的工期進度補回來。例如空調管道工程部分,受疫情影響,原材料運輸延遲。為盡快安裝好空調系統,現在施工隊以‘三班倒’的方式抓緊施工?!痹谑┕がF場,華信咨詢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EPC總承包項目負責人邱加煉說。
中國證券報記者了解到,目前中國電信(國家)數字青海綠色大數據中心的數據中心機樓和動力中心樓已經建成,項目配套的綠化景觀部分也基本完成。
日前,國家發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新聞發言人孟瑋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投資保持穩定增長,發展韌性十足,支撐疫情防控、復工復產和保持產業鏈供應鏈穩定的作用更加凸顯。我們預計,下半年,各地方和骨干企業將加大投資力度,一批重大項目將開工建設?!?/p>
▌ 扛起穩增長“大旗”
基建投資作為經濟增長“壓艙石”,將扛起擴內需、促循環、穩增長的“大旗”。據測算,以大型水利工程建設為例,每投資1000億元可帶動GDP增長0.15個百分點,提供新增就業崗位49萬個。此外,還可帶動水泥、鋼鐵、工程機械等多個行業需求。專家表示,政策將推動基建項目和融資更加順暢,同時發揮乘數效應帶動產業鏈發展。
從全國范圍來看,基礎設施建設對穩經濟意義重大。國家統計局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增速呈現企穩回升勢頭,前5個月的投資增速比前4個月加快0.2個百分點。
廈門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孫傳旺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基礎設施可以通過拉動投資有效推動經濟發展,穩定市場預期與就業。
中國證券報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不少上市公司正在積極研判和跟蹤市場機會。杭蕭鋼構董秘宋蓓蓓表示,裝配式鋼結構是數據中心建設的主要材料,光伏建筑一體化材料的應用,可讓西部新建的互聯網數據中心能耗水平進一步降低,在新一輪基建項目中更有競爭優勢;公司將積極參與新項目建設。工程機械行業上市公司五新隧裝副總經理、董事會秘書崔連蘋也表示,當前傳統基建托底發力、新基建后勁足的基建投資格局逐漸清晰,全面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將使相關領域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專家認為,發揮基礎設施建設對穩經濟的關鍵作用,需擴大基礎設施的有效投資,引導資金著力投向新基建或相關新興產業領域。
對此,孫傳旺建議,一是持續推進基建領域市場化,積極引導民間資本參與基建項目建設,提高基礎設施投資有效性;二是盤活基建存量資產,尤其是加快新基建領域核心技術攻關,同步推進傳統基礎設施數字化改造;三是加大對地方債務管控,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和投資進度透明性。